![]()
光電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電轉換效應,通過發光元件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,再由受光元件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,從而實現電信號的傳輸與隔離,以下是具體介紹:
發光原理
光電耦合器中的發光元件一般是發光二極管(LED)。當在LED的兩端施加正向電壓時,根據PN結的工作原理,P區的空穴和N區的電子會向對方區域擴散。在擴散過程中,電子與空穴復合,復合過程中會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能量,從而使LED發出光。光的強度與通過LED的電流大小成正比,即輸入電信號的大小決定了發光強度。
光傳輸過程
LED發出的光通過光電耦合器內部的透明介質(如空氣、透明塑料等)傳輸到受光元件。這個傳輸過程中,光信號會有一定的損耗,但在正常工作條件下,大部分光能夠有效地傳輸到受光元件。
受光與轉換原理
- 光電二極管型:光電二極管在反向偏置狀態下工作。當接收到發光元件發出的光時,光子能量被半導體材料吸收,使半導體中的價電子躍遷到導帶,產生電子 - 空穴對。在反向偏置電場的作用下,這些電子 - 空穴對形成光電流,光電流的大小與接收到的光強成正比,從而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。
- 光電三極管型:光電三極管的基極與集電極之間的PN結相當于一個光電二極管。當有光照射時,基極 - 集電極PN結產生光電流,這個光電流相當于光電三極管的基極電流。根據三極管的放大原理,集電極電流是基極電流的β倍(β為三極管的電流放大倍數),從而實現了對光信號的放大,將光信號轉換為放大后的電信號輸出。
- 光控晶閘管型:光控晶閘管內部有一個光敏區域,當受到一定強度的光照射時,光敏區域產生電子 - 空穴對,形成觸發電流,使晶閘管導通,從而實現從光信號到晶閘管導通狀態變化的轉換,進而控制電路的通斷或輸出不同的電信號狀態。